英國 Orchard 親子益智桌遊|陪孩子玩出專注力、語文力與滿滿親子時光 🌿

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是英國當地孩子們非常喜歡的一個桌遊品牌 —— Orchard Toys

如果爸媽們有時在孩子的學習和陪伴上會感到掙扎,想要找到「既能讓孩子快樂玩,又能兼顧學習」的東西,重點還要很便宜不破荷包,那麼 Orchard 絕對會讓你眼睛一亮。

同溫層的媽媽真的太懂買了,本團也是粉絲敲碗出來的許願團。

剛開始我很驚訝,大家在台灣竟然知道我們英國的當紅桌遊玩具 Orchard!

長年駐櫃的經典不敗桌遊,在英國各大書局,玩具店,兒童精品店絕對都看得到,並且商家一定都會留VIP整櫃給這個牌子放好放滿。就知道它有多受歡迎。

原本我沒有特別注意到這個牌子,因為畫風不是我的菜…… 但每年雙寶每年生日都會收到一堆~看久之後,還真的覺得很可愛童趣,耐玩也耐看。

我只記得,每次在慶生派對謝客後,他們都會迫不及待打開一盒(👉用力撕爛盒子壞光光),嚷嚷著我和老公陪他們玩。

從孩子年幼的時候收到過他家的益智拼圖(已絕版的美人魚)、Snake & Ladder,再到兒子長大收到的恐龍化石組,家中適合男生女生的、各種年齡層桌遊幾乎都齊全了。

我很感謝送我家小孩這些禮物的爸爸媽媽,因為沒有他們,我就不會早早認識到這麼棒的教玩具。除了邊玩邊學,語言數學都兼顧,且還大大提升了我們與小孩間的親子互動。

英國小學生愛玩的 What’s the time, Mr. Wolf遊戲,也被做成桌遊了!

6y姊姊很喜歡沒事口頭考我數學加減,現在也有遊戲可以挑戰了~真的是玩出聰明腦。

桌遊的主題多元,除了可以學英文,以及形狀顏色等基礎認知,穿插記憶力遊戲與創造力,還有家長最愛的加減數學遊戲。我們家擁有最多的Orchard絕對是數學相關,想讓孩子從小培養對數字的敏感性,上學後更游刃有餘。

最近廣告不實的行銷與團購風波不斷,為了不讓自己成為被劣質廠商惡意欺瞞的受害者,現在開始我會堅持在我開的每個團中都很謹慎仔細介紹品牌背景,替消費者們嚴格把關。

🍎 來自英國的溫暖品牌

Orchard Toys 是英國在地品牌,創立於 1971 年,總部位於英格蘭東部的 Norfolk。很特別的是,他們到現在都還是 100% 在英國設計並生產,沒有外包到海外,保持了品質的穩定與安全。

桌遊材質主要是厚實的環保硬紙板,搭配安全墨水,不但摸起來很有質感,邊角也處理得很細緻,小小孩抓拿完全不用擔心割手或撕爛。這種「替孩子多想一步」的用心,其實是父母最能感受到的。

👨‍👩‍👧‍👦 親子共玩的魔力

第一次拿到 Orchard 的遊戲時,我很驚訝 —— 規則真的很簡單!不像大人的桌遊需要花時間讀規則,Orchard 幾乎就是打開盒子就能馬上玩。對小孩來說,這降低了挫折感;對爸媽來說,也不需要絞盡腦汁解釋半天。

舉例來說,像經典的 Shopping List(購物清單),玩法就是大家拿著自己的購物清單,翻牌找商品,先完成清單的人獲勝。小孩會玩到哈哈大笑,因為他們彷彿真的在「逛超市」。但在這個過程中,其實孩子練習了:

觀察力與專注力:要找到自己需要的物品。

記憶力:記得清單上有哪些東西。

社交互動:輪流翻牌,學會等待與尊重。

🎬影片:雖然4y弟弟偶爾還是會因為輸了遊戲,落後,或者是不想遵循遊戲規則而森七七,但對我來說,最珍貴的是看到孩子在遊戲裡面 自然學會輪流、輸贏與分享

「勝不驕,敗不餒」的精神也可以被訓練的,但我更期許我的孩子們「專注於享受遊戲」所帶來的團體氛圍與快樂,不論誰贏誰輸都可以開開心心的。

🧠 從遊戲到學習的橋樑

很多人會問:「桌遊真的能學習嗎?」

Orchard 給我的答案是:可以,而且是孩子自己心甘情願地學

他們的遊戲設計很有層次性,從幼兒到小學階段都能找到合適的題材:

語文力:像 Alphabet Lotto 幫助孩子認字母、拼讀單字。

數學力Tell the Time 讓孩子玩著玩著就理解時間概念。

邏輯與記憶Match and Spell 訓練圖像與單字的配對能力。

生活常識Old MacDonald Lotto 融合農場主題,邊玩邊認識動物。

這些遊戲不只是「練習題」,而是讓孩子在故事化的情境裡,忘了自己正在學習。當孩子笑著喊「再玩一次!」的時候,你會發現學習其實可以這麼輕鬆。

🌈 「Learning Made Fun」的精神

我特別喜歡 Orchard 的一句品牌精神:Make Learning Fun(讓學習變得有趣)

因為在孩子小小的世界裡,學習如果是壓力,就會抗拒;但如果是遊戲,就會充滿動力。

我一直很相信「內在驅動力」這個東西,從小培養出內在驅動力的孩子,會自己想要探索世界、想知道更多、想找到答案,這樣的孩子家長絕對不用「逼」他們唸書。

從我們家實際的共玩經驗來看:

• 三個孩子在桌遊中各自找到角色,有時候合作、有時候競賽,但總能開心收場。

• 我不再只是「陪玩」,而是和孩子一起 參與、對話、互動

• 遊戲的結束,不只是「贏輸」,更是一段陪伴的回憶。

這種「邊玩邊學、邊學邊笑」的氛圍,或許才是教育真正的價值。

如果你正在找:

✔️ 可以增進親子互動的遊戲

✔️ 安全、耐用又有教育意義的桌遊

✔️ 讓孩子在笑聲中自然學習的方式

那麼,英國的 Orchard Toys 真的很值得收藏。

每一盒遊戲都像是一個小小的學習工具箱,孩子們以為自己在玩,但其實早已在專注、觀察、語文、數字與情緒力中慢慢成長。

在育兒路上,我們常常會焦慮孩子的「學會了沒」,但有時候,陪他們多玩幾回合桌遊,學習就在不知不覺中發生🍀

遇到被撕爛的盒子,我會拿百寶袋來裝~一樣很整齊好看,一片不少。

由於 Orchard 品項眾多,接下來文章會依序推薦「初次入坑的精選」、「混齡家庭推薦」、「主題認知學習」,最後才會介紹小盒的「低齡小童桌遊」。

除了低幼的桌遊之外,其他大部分的桌遊都可以走混齡路線!

每組遊戲我都會給大家分齡玩法,中童、小童混齡都可以帶著玩喔~讓桌遊的CP更高!同一款遊戲能夠隨孩子年齡成長延伸玩法,不會玩幾次就覺得膩。

1️⃣ 入門必備:Shopping List( 購物清單)

女兒的小一教室也有這套遊戲,讓學生下課時間用有趣的遊戲打發時間、增進社交能力。

Shopping List(購物清單遊戲) 設計成兩種玩法:

初級版(2–4 歲):專注在「認物 × 語詞 × 配對」

進階版(3–7 歲):加入「記憶 × 語言表達 × 規則挑戰」

Shopping List 益智桌遊玩法指導

🎲 遊戲配件建議

• 購物清單卡(上面有 4–8 個物品圖案)

• 食物/日用品卡片(牛奶、麵包、蘋果、肥皂等)

• 小購物籃板子或卡片

🌱 初級玩法(2–4 歲)——「找一找,我的清單」

👉 核心重點:認識生活物品 × 簡單配對 × 基礎輪流

遊戲流程:

1. 每位玩家選一張購物清單,放在自己面前。

2. 將商品卡背面朝下,洗勻放在桌上。

3. 玩家輪流翻一張卡:

• 如果與自己清單上的物品相符 → 放到購物籃。

• 如果不相符 → 蓋牌放回。

4. 誰先完成自己的購物清單,誰就獲勝。

學習重點:

• 認識生活用品、建立詞彙量(可以邊翻邊說物品名稱)

• 圖像配對與觀察力

• 輪流等待與專注力

• 成就感:完成一張清單,孩子會覺得自己「真的去買東西」

🌳 進階玩法(3–7 歲)——「記憶大挑戰」

👉 核心重點:加強記憶力 × 語言表達 × 策略感

遊戲流程:

1. 每位玩家選一張購物清單(可難度不同:小孩 4 個,大人 6–8 個)。

2. 將所有商品卡背面朝下鋪在桌上。

3. 玩家輪流翻牌:

• 若翻到清單上的物品 → 放進購物籃,並必須說出句子

• 中文:「我買到了牛奶!」

• 英文:「I found the milk!」

• 若不符合 → 蓋牌回去。

4. 遊戲持續,直到有玩家完成購物清單。

特殊規則(可選)

限時版:設定沙漏(30 秒),必須在時間內找到物品。

交換版:若翻到的卡片在別人清單上,可以選擇「幫助對方」或「放回去」,培養合作或策略。

難度調整:

3–4 歲:保持基本配對,加入語言表達即可。

5–6 歲:加大清單數量(6–8 件),強化記憶。

7 歲:可進一步設「挑戰題」:玩家要在回合中一次找到 2 件物品才算成功。

學習重點:

• 記憶力(記住卡片位置)

• 語言表達(完整句型練習)

• 社交互動(合作 vs 競爭)

• 策略感(選擇記住哪些卡片,觀察對手需要什麼)

延伸玩法(親子 Tips)

生活應用:帶孩子去超市前,可以先玩一輪,讓孩子實際「幫忙找清單上的物品」。

語言版:家長可以用英文帶玩,例如「Can you find the bread?」,孩子找到後回答「Here it is!」。

合作模式:全家一起用同一張清單,看能否最快完成,營造團隊氛圍。

2️⃣ Snake & Ladder (英國小孩的桌遊入門就是它)

「蛇與梯子」這是我女兒最愛玩的遊戲,也是她的入門game,每次玩都會有大反轉!不到最後都無法預測誰是贏家。因為這套遊戲太受還同歡迎,因此我家有四五套不同等級的Snake & Ladder(都是同學送的生日禮物),而這套Orchard的偏簡單只有30格,我個人覺得適合低幼的2-4歲兒童👉 蛇與梯子的數量較少,讓孩子容易理解,不會太挫折。

畫風童趣化

• 蛇都是可愛卡通造型,配色鮮明不嚇人。

• 遊戲板場景通常有故事氛圍(草地、動物、彩色梯子),更吸引小孩。

規則簡單明快

• 沒有「必須剛好擲到終點數字」的限制,大部分 Orchard 版只要到達或超過終點就算贏。

• 沒有額外的懲罰格或複雜規則,專注在「前進、爬梯、滑下去」的基礎玩法。

🎲 遊戲內容

• 1 張遊戲板(格子 1–100,帶有蛇與梯子)

• 1 顆骰子

• 4 個角色棋子(不同顏色/造型)

⚙️ 遊戲準備

1. 每位玩家選擇一個棋子,放在 起點(第 1 格)

2. 決定誰先開始(通常是最年幼的玩家)。

📖 遊戲規則

1. 玩家輪流擲骰子,根據點數前進相同的格數。

2. 若棋子停在:

梯子底部:往上爬到梯子頂端 → 獎勵前進。

蛇頭:往下滑到蛇尾 → 退回。

3. 特別注意:

• 若骰出的點數超過 100(終點),則 多出的點數必須往回退

• 例如:停在 98,骰出 5 → 前進到 100,再退回到 103 – 100 = 第 3 格。家有中大童,會推薦買它牌更進階版本(有到100格的)~~才會更刺激!

🐍 傳統版本(進階 / 複雜)

1. 格子多(通常 1–100) → 遊戲時間更長。

2. 規則嚴謹:必須「剛好」骰到才能進入終點,否則會往回退。

3. 蛇與梯子較多:起伏大,運氣成分更刺激。

4. 視覺上偏經典:以數字方格為主,較少童趣插畫。

3️⃣ Three Little Pig(三隻小豬)

同一款遊戲能夠隨孩子年齡成長延伸玩法,不會玩幾次就覺得膩。

• 2–4 歲:注重「配對 + 順序」的啟蒙玩法,體驗蓋房子的樂趣。

• 3–6 歲:加入「狼的攻擊」與骰子挑戰,增加策略與互動,讓遊戲更刺激。

🐷 遊戲配件:

• 三隻小豬角色卡/小公仔

• 三種房子建材卡:稻草、木頭、磚頭

• 狼公仔或卡片

• 骰子(顏色/點數)

🌱 初級玩法(2–4 歲)——「蓋房子保護小豬」

👉 適合剛接觸遊戲的孩子,以 認知配對 + 輪流操作 為重點。

學習重點:

• 顏色與圖像辨認

• 順序感(房子一層層蓋起來)

• 等待輪流的耐心

• 初步理解「故事情境」

🌳 進階玩法(3–6 歲)——「大野狼來吹房子」

👉 加入骰子與「挑戰」機制,讓孩子有機會運用策略。

遊戲流程:

1. 每位玩家選一隻小豬,面前放置一張空白房子底座。

2. 建材卡平均分成三疊(稻草、木頭、磚頭),背面朝下放桌上。

3. 玩家輪流擲骰子:

• 🎲 若骰到「顏色/符號」→ 從對應的建材堆抽一張,加到自己的房子上。

• 🎲 若骰到「狼」→ 玩家可以指定一位其他玩家的小豬,狼來吹一層房子:

• 稻草 → 一吹就倒

• 木頭 → 擲骰子決定(3 以上才吹倒)

• 磚頭 → 狼吹不動!

4. 遊戲持續到某位玩家完成三層房子,並且抵擋過一次狼的攻擊,就算勝利!

學習重點:

• 數字/顏色對應能力

• 簡單邏輯與策略思考(要不要攻擊?該先蓋哪一層?)

• 社交互動:接受被攻擊、學習輸贏

• 情境延伸:孩子能把故事情節帶入遊戲,增加想像力

台灣總代理還為這組桌遊,特別製作了多一種玩法喔!(有全中文解說好貼心)

延伸玩法(親子共玩小技巧)

• 可以請孩子在遊戲後 複述故事:「我的小豬最後住進磚頭屋,狼怎麼樣呢?」 → 加強語言表達。

• 把遊戲變成 角色扮演:爸媽演狼,孩子演小豬,增加沉浸感。

• 進階孩子可以嘗試 合作模式:大家一起蓋一棟磚頭大房子,和狼比速度。

Giraffes in Scarves(長頸鹿的圍巾)

初級版玩法(2–6 歲):專注在「顏色 × 配對 × 數數」,遊戲規則簡單,讓小小孩也能玩。

進階版玩法(4–7 歲):加入「策略 × 記憶 × 加減概念」,提升挑戰性。

🧣 Giraffes in Scarves 益智桌遊玩法指導

🎲 遊戲配件:

• 長頸鹿底板(頭與身體)

• 圍巾片卡(不同顏色與圖案)

• 骰子(點數或顏色)

• 特殊卡(偷取、交換、失去圍巾)

🌱 初級玩法(2–6 歲)——「幫長頸鹿穿圍巾」

👉 核心重點:認識顏色、數數、成就感

遊戲流程

1. 每位玩家拿一隻長頸鹿底板。

2. 將圍巾片洗勻,背面朝下放在桌上。

3. 玩家輪流擲骰子:

• 🎲 若骰到顏色 → 翻一片圍巾卡,若顏色符合就放到自己的長頸鹿身上。

• 🎲 若骰到數字 → 抽對應數量的圍巾片,選一條適合的放上去,多餘的放回去。

4. 遊戲持續進行,直到有人完成一條「最長的圍巾」。

學習重點

• 顏色認知(紅、藍、綠等)

• 基本數數能力

• 手眼協調(把圍巾卡接在長頸鹿身上)

• 成就感:看著圍巾越來越長,孩子會非常開心

🎬影片:每次都玩到自創玩法的雙寶,他們自己玩到笑到歪腰…..

🌳 進階玩法(4–7 歲)——「瘋狂長頸鹿比賽」

👉 核心重點:記憶力 × 策略 × 加減法思維

遊戲流程:

1. 每位玩家拿一隻長頸鹿底板。

2. 將所有圍巾卡背面朝下,鋪在桌上。

3. 玩家輪流抽卡:

• 若抽到「顏色/圖案符合」 → 可以放到自己的長頸鹿上。

• 若不符合 → 放回原位。玩家要開始「記住」那張的位置。

4. 加入特殊卡:

• 🌀「偷取卡」:可以從別人身上拿一條圍巾。

• ❌「掉落卡」:必須把自己最上面一條圍巾拿掉。

• ⭐「幸運卡」:可以多抽一次。

5. 遊戲持續進行,直到有人達成 指定條件

• 收集到 6 條圍巾,或

• 收集到 指定顏色組合(如紅+藍+黃)。

難度調整:

4–5 歲:先以配對與顏色組合為主。

6–7 歲:加入「加減法」:

• 每條圍巾=1 分,抽到「掉落卡」就要扣分。

• 最後算誰得分最高。

學習重點:

• 記憶力(記住圍巾卡位置)

• 策略(要不要搶別人的圍巾)

• 運算概念(圍巾數量加減)

• 社交互動:競賽與合作,面對輸贏

延伸玩法(親子 Tips)

創意版:讓孩子自由拼湊不同顏色的圍巾,設計「最漂亮的長頸鹿」。

語言版:用英文說出顏色(red, blue, green),同時練習雙語。

合作版:大家一起幫一隻「超級長頸鹿」拼圍巾,看能不能拼到桌子外!

What’s the Time, Mr. Wolf?(幾點了,大野狼先生?)

這也是英國當地小朋友很愛在公園玩的追逐遊戲,現在變身紙上桌遊學時間、讀時鐘。

2–4 歲:以「數數 + 認整點」為主,體驗遊戲情境。

5–9 歲:加入「半點、刻度、狼追逐」的挑戰,真正把「讀鐘學習」變成冒險遊戲

🎲 遊戲配件:

• 大野狼角色板

• 時鐘卡(整點/半點)

• 數字骰子

• 小動物棋子(小豬、小羊、小兔等)

• 遊戲路徑板(從起點到森林/狼窩)

🌱 初級玩法(2–4 歲)——「跟著時間走」

👉 核心:讓孩子熟悉 數字與時間概念的連結,玩法簡單、趣味性強。

遊戲流程:

1. 每位玩家選一隻小動物棋子,放在起點。

2. 玩家輪流擲骰子:

• 🎲 若骰到數字,前進相同步數。

• 若停在「時鐘格」:翻開一張時鐘卡,大家一起念出時間,例如「It’s 3 o’clock!」→ 爸媽可以帶著孩子指認時鐘上的大針小針。

3. 若翻到「Wolf’s Dinner Time!」卡片 → 狼醒來,該玩家必須停一回合。

4. 第一個到達終點的小動物勝利!

學習重點:

• 數數與步數對應

• 初步認識整點時間

• 聽覺+口語學習(跟著說「It’s __ o’clock!」)

• 學習等待與輪流

🌳 進階玩法(5–9 歲)——「大野狼的時間挑戰」

👉 核心:加入 時間學習(整點、半點、甚至15分刻度)+策略互動

遊戲流程:

1. 每位玩家選一隻小動物,放在起點。

2. 玩家輪流轉動「時鐘轉盤」或翻時鐘卡。

• 若抽到「3:30」→ 該玩家必須把自己的小時針、分針轉到正確時間,才可以前進兩格。

• 若回答錯誤 → 停在原地。

3. 特殊規則:

• 若抽到「Dinner Time!」→ 狼醒來!所有玩家必須往回退 1–2 格。

• 可以設定「狼追逐模式」:狼棋子從終點往回走,每回合移動 1 格,若狼追到動物 → 該動物回到起點。

4. 第一個安全抵達終點(森林小屋)的玩家勝利!

難度調整:

5–6 歲:整點 + 半點

7–8 歲:加入「15 分」、「45 分」

9 歲:玩家抽卡後需要「自己設題」考其他人,例如「What’s the time?」

學習重點:

• 讀鐘能力(整點 → 半點 → 15 分刻度)

• 英語句型強化(It’s half past 3 / It’s quarter to 6)

• 策略與合作:狼追逐模式增加刺激,也能合作對抗狼

• 社交情緒:練習輸贏與面對挑戰

延伸玩法(親子 Tips)

角色扮演:大人假裝「Mr. Wolf」問孩子時間,加深語境。

生活應用:遊戲後請孩子「指出現在的真實時間」,把學習轉換到日常。

合作版:大家一起控制動物,目標是全體在狼追上前抵達終點。

Mammoth Maths(猛獁象數學遊戲)

這組是我女兒最常玩的。她自從學校教數學後,天天都會回家考我、再換我考她。看著她對數學有興趣讓我感到很安慰….. 因為我從小數學就很差,對數字敏感度也很弱。

遇到自發學習的孩子,我沒理由不替她準備學習環境!!平時找教具陪女兒刷題,透過遊戲闖關熟悉數字加減等,都讓她的小學生活更游刃有餘。

🎲 遊戲配件:

• 猛獁象主板 / 河流冒險路徑

• 骰子(點數 / 顏色)

• 數字卡片(1–10 或 1–20)

• 符號卡(+、-、=)

• 獎勵標記(小骨頭、冰塊、食物等)

🌱 初級玩法(2–4 歲)——「認數字,走河道」

👉 適合剛接觸數字的孩子,以 點數對應 + 數字認知 為重點。

遊戲流程:

1. 每位玩家選一隻小猛獁象棋子,放在起點。

2. 輪流擲骰子:

• 擲到的點數 = 前進相同步數。

• 停在的格子,若有數字,就請孩子唸出來,或比出同樣數字的手指頭。

3. 第一個走到終點的猛獁象獲勝。

學習重點:

• 認識 1–6 的點數與數字配對

• 數數能力(一步一步數)

• 語言表達(說出數字、比出手指)

• 親子互動:爸媽可以一起假裝猛獁象過河冒險

🌳 進階玩法(5–8 歲)——「數學挑戰大冒險」

👉 適合小學階段的孩子,以 四則運算 + 策略 為重點。

遊戲流程:

1. 每位玩家選猛獁象棋子,放在起點。

2. 輪流擲骰子,移動到對應格子。

3. 若停在 數字格子

• 抽一張「運算挑戰卡」(例如:2 + 3、7 – 4、5 + 6 – 2)。

• 若答對,才算停留成功,否則退回一格。

4. 若停在 特殊格子(例如冰川、河流):

• 可能「前進 2 格」、「退後 1 格」或「再次答題」。

5. 第一個到達終點的猛獁象勝利!

可調整難度:

5–6 歲:單一加減法(10 以內)。

7–8 歲:進階加減(20 以內)或連續兩步運算(如 5 + 3 – 2)。

• 也可以加入乘法(2–5 的乘法表)。

學習重點:

• 運算能力(加減、乘法)

• 策略判斷(挑戰成功與否決定前進或退後)

• 社交能力(輪流、勝負心調節)

• 故事延伸:想像猛獁象冒險,增加沉浸感

延伸玩法(親子加分小技巧)

合作版:大家一起控制一隻猛獁象,看能不能在限定回合內到達終點。

角色扮演:家長可以扮演「冰河守護者」,出題或假裝攔路,讓孩子更投入。

計時挑戰:大孩子可設定「10 秒內答題」增加刺激感。

Shape Aliens(外星人形狀遊戲)

初級玩法(2–4 歲):專注在「形狀認知 × 配對 × 語言表達」。

進階玩法(3–6 歲):加入「形狀+顏色/數量條件 × 策略遊戲」,加深挑戰性。

🎲 遊戲配件

• 外星人角色板(身體空格可拼形狀)

• 形狀卡片(圓形、正方形、三角形、長方形、星星等)

• 顏色骰 / 形狀骰

• 獎勵標記(小星球、飛碟)

🌱 初級玩法(2–4 歲)——「幫外星人找到形狀」

👉 核心重點:認識基本形狀、配對操作、簡單輪流

遊戲流程:

1. 每位玩家選一個外星人板,板子上有空缺的形狀洞。

2. 將形狀卡洗勻,背面朝下放在桌上。

3. 玩家輪流抽卡,若形狀符合自己外星人板上的空格,就放上去;若不符合,放回抽牌堆。

4. 最快完成自己外星人形狀拼圖的玩家獲勝。

學習重點:

• 基本形狀認知(圓形、正方形、三角形等)

• 手眼協調與配對能力

• 學習輪流與耐心等待

• 親子共玩:大人可引導孩子說出形狀名稱(例如 “circle 圓形”)。

🌳 進階玩法(3–6 歲)——「外星人形狀任務」

👉 核心重點:形狀 × 顏色 × 數量的組合條件,加強邏輯與策略

遊戲流程:

1. 每位玩家選一個外星人板,放在自己面前。

2. 玩家輪流擲骰子:

• 若擲到「顏色」:玩家必須抽取對應顏色的形狀卡(如紅色)。

• 若擲到「形狀」:玩家需抽到指定的形狀(如三角形)。

• 若擲到「外星人符號」:任意抽一張形狀卡,自由選擇放置。

3. 若卡片符合自己外星人身上的缺口,就能放上去;不符合則放回牌堆。

4. 特殊規則:

• 🚀「飛碟卡」:可以偷看對手一張牌。

• 🌟「星球卡」:立即多玩一次。

5. 第一個完成外星人身體拼圖的玩家獲勝。

難度調整:

3–4 歲:限制在「形狀 + 顏色」配對即可。

5–6 歲:加入「數量任務」:例如「一次要找 2 個三角形」,或「收集 3 種不同形狀才算完成」。

學習重點:

• 進一步強化形狀與顏色的結合認知

• 基礎邏輯思維(符合條件才能放置)

• 策略感(等待 vs 搶先完成)

• 社交互動:接受輸贏、互動比賽

延伸玩法(親子 Tips)

語言學習:爸媽可以帶孩子用中英雙語說形狀,如「circle 圓形」、「square 正方形」。

合作模式:大家一起拼一個大外星人,必須合作完成所有形狀,增進團隊感。

創意玩法:讓孩子用形狀卡自由拼貼,設計出「新的外星人造型」,培養創造力。

Bus Stop 公車站

這是一款「邊玩邊數數 × 寓教於樂」的經典數感遊戲,陪伴孩子從幼兒園到小學低年級,是親子桌遊的必備入門款!

帶孩子一起搭上小公車,邊玩邊學數學!這款game在英國幾乎是「學齡前必備」的數感遊戲。

規則簡單卻充滿趣味,不僅能幫助孩子建立加減概念,也能在遊戲中學會輪流等待與小小策略!

2–4 歲(初級玩法):簡單上車、下車 → 認識數字、練習數數。

4–8 歲(進階玩法):引入骰子點數,加法減法練習 → 車上乘客數量隨擲骰而變化,比較誰最後載最多乘客。

🎲 遊戲內容

• 遊戲棋盤 ×1

• 公車模型 ×4(每位玩家一輛)

• 公車乘客卡(正面是小乘客,背面是數字)

• 骰子 ×1

🧩 遊戲玩法

Step 1 準備

每位玩家選一輛顏色公車,從起點出發。

Step 2 擲骰前進

輪到自己時,擲骰並將公車向前移動。

Step 3 乘客上下車

• 停在 紅色站牌格 → 公車上要「下車」,把指定數量的乘客放回乘客堆。

• 停在 藍色站牌格 → 公車要「上客」,抽相應數量的乘客上車。

Step 4 繼續前進

所有玩家輪流操作,直到公車繞一圈回到終點。

Step 5 計算乘客

遊戲結束時,公車上「乘客最多的玩家」就是勝利者!

適合年齡與玩法調整

2–4 歲(初級玩法)

• 專注在「數一數乘客」:孩子負責把乘客一個一個放到車上,練習數數與手眼協調。

• 不強調勝負,重點是理解「上車 vs 下車」的概念。

4–8 歲(進階玩法)

• 進行完整規則,結合骰子與上下車事件。

• 延伸學習「加法減法」:例如車上有 4 人,下車 2 人,還剩多少?

• 增加策略思考與比賽感,誰能最終載最多人?

🌟 學習亮點

1. 數學啟蒙 → 從「數一數」到加減法過渡,自然進入數感。

2. 專注與記憶 → 要記得公車上有多少人,培養孩子的短期記憶力。

3. 社交互動 → 孩子們在遊戲中學習輪流、等待、接受輸贏。

4. 生活連結 → 公車上下車場景孩子非常熟悉,更容易帶入情境。

這款也有推出 mini game唷!超迷你一盒,更適合低幼寶寶入門認圖與記憶遊戲。

幼幼推薦 Mini Game: Little Lutto Bingo (賓果遊戲)

這款是超簡單、直觀、超適合 3–6 歲孩子的配對記憶遊戲。節奏快、規則易懂、遊戲時間短,不管是在家、旅行或餐廳等候時,都能立即召喚遊戲樂趣,媽媽也能輕鬆上手。

• 每位玩家一張個人 Bingo 棋板(含各種動物/昆蟲圖像)

• 1 組圖片卡片,背面朝下放桌上

• 一組葉子形狀的遊戲標記(leaf counters)

遊戲流程:

1. 選骰遊戲板:每位玩家挑選一張 Bingo 棋板。

2. 準備卡片:把圖像卡片洗勻,正面朝下放在桌上 。

3. 輪流翻卡:玩家輪流翻開一張圖像卡片。

4. 比對圖像:若翻出的圖像與自己棋板上的任一圖案相符,就蓋上葉子標記。其餘玩家若也有相同圖案,同樣可以蓋上標記。

3. 卡片處理:每次翻開的卡片都移出遊戲,不再使用。

遊戲目標:

最先在自己棋板上蓋滿所有圖案並喊出「Bingo!」的玩家為勝者。

教育亮點

• 發展 配對與觀察能力:孩子需要辨識卡片圖案與棋板上的匹配。

輪流互動:學習輪流、等待、共同分享。

適合旅行攜帶:小型設計輕便易收,適合帶出門,或放在親子包中隨時備用。

推薦 Orchard 給大家團購的亮點總結:

規則簡單,親子皆可玩:幼兒園小孩就能懂,爸媽不用辛苦教。

從學齡前到小學低年級都能玩:初級玩法到進階玩法,使用年限長。

高質感安全紙板:Orchard Toys 一貫的厚紙板設計,耐玩又安全。

寓教於樂的經典代表:在英國是超多家庭和學校必備的數學入門遊戲。

哪裏買?

團購連結:https://shop.lovekidsco.com.tw/shop/427-nana250815

團購截止日:8/31

出貨日:9/2

Previous
Previous

市面上最經典實用的磁鐵書:法國 Janod 磁鐵書|法式設計 × 安全品質 × 孩子愛不釋手

Next
Next

【育兒好物推薦】被我們家玩爆了的Carry-Play™ Kids Table|可攜式5合1兒童感官、遊戲、積木、收納桌